全球變暖是導致世界自然平衡發生重大變化的最嚴重的氣候問題。
根據列昂尼德·日達列夫(莫斯科國立大學地理系研究員)的報告,到21世紀末,世界海洋水位將上升一米半至兩米,這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粗略計算表明,世界上將有20%的人口無家可歸。最肥沃的沿海地區將被洪水淹沒,許多擁有數千人的島嶼將從世界地圖上消失。
全球變暖過程自上個世紀初就已被追踪。值得注意的是,地球平均氣溫升高了 1 度——90% 的溫度升高發生在 1980 年至 2016 年期間,當時工業開始蓬勃發展。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過程在理論上是不可逆的——在遙遠的未來,氣溫可能會升高到地球上幾乎沒有冰川。
全球變暖的原因

根據最近的研究,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上一直存在。地球的氣候系統很容易對任何外部因素做出反應,從而導致熱循環發生變化——眾所周知的冰河時代被極端溫暖的時代所取代。
造成這種波動的主要原因如下:
- 大氣成分的自然變化;
- 太陽光度週期;
- 行星變化(改變地球軌道);
- 火山爆發、二氧化碳排放。
全球變暖在史前時代首次被注意到,當時寒冷的氣候被炎熱的熱帶氣候所取代。然後,呼吸動物群的旺盛生長促進了這一點,導致二氧化碳水平增加。反過來,升高的溫度導致更強烈的水分蒸發,這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變暖的過程。
因此,有史以來第一次氣候變化是由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顯著增加引起的。目前,已知以下物質會導致溫室效應:
- 二氧化碳;
- 甲烷和其他碳氫化合物;
- 懸浮的煙塵顆粒;
- 水蒸氣
溫室效應的成因
如果我們談論現代現實,那麼整個溫度平衡的大約 90% 取決於人類活動後果產生的溫室效應。在過去的 100 年裡,大氣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濃度增加了近 150%——這是過去一百萬年來的最高濃度。大約 80% 的大氣排放是工業活動的結果(碳氫化合物的提取和燃燒、重工業、熱電廠和核電廠的排放)。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固體顆粒的濃度顯著增加 – 煤,灰塵和其他一些。它們增加了地球表面的熱量,增加了海洋表面對能量的吸收,從而導致整個地球的溫度升高。因此,人類活動可以被認為是現代全球變暖的原因。其他因素,例如太陽活動的變化,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全球溫度升高的後果

在所有預期的後果中,有一個已經得到可靠證實——世界海洋水平面的上升。截至 2016 年,水位每年增加 3-4 毫米。年平均氣溫的升高導致兩個因素的出現:
- 冰川融化;
- 水的熱膨脹。
如果目前的氣候趨勢繼續下去,到 21 世紀末,世界海洋的水位最多將上升兩米。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它的水位可能會比現在高出五米。
冰川融化會改變水的化學成分,以及降水的分佈。預計洪水、颶風和其他極端災害的次數會增加。此外,全球洋流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墨西哥灣流已經改變了方向,這在一些國家造成了一定的後果。
全球變暖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不容小覷。在熱帶地區的國家,農業生產力將出現災難性的下降。最肥沃的地區將被洪水淹沒,最終可能導致大規模飢荒。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嚴重後果預計不會早於幾百年——人類有足夠的時間採取適當的措施。
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及其後果
在國際層面,對抗全球變暖的鬥爭因缺乏共同協議和控制措施而受到限制。規範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主要文件是《京都議定書》。總的來說,可以積極評估抗擊全球變暖的責任水平。

工業標準不斷完善,新的環境標準正在被採用以規範工業生產。大氣中的排放量減少,冰川受到保護,洋流受到持續監測。據氣候科學家稱,維持當前的環保運動將有助於到明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30-40%。